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景贶履常屡有诗,督叔弼季默倡和,已许诺矣,复以此句挑之1091年 北宋 · 苏轼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阜阳市
君家文律西京,旋筑诗坛按酒兵。
袖手莫轻真将种,致师须得老门生。
明朝郑伯降谁受,昨夜条侯壁已惊。
从此醉翁天下乐,还应一举百觞倾(文忠公赠苏、梅诗云:我亦愿助勇,鼓旗噪其旁。快哉天下乐,一釂宜百觞。)
欧阳叔弼(他集互见诗) 北宋 · 苏轼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昔葬衣冠今在否,近来消息不须疑。
曾闻圯上逢黄石,久矣留侯不见欺。
复次韵谢赵景贶陈履常见和,兼简欧阳叔弼兄弟1091年 北宋 · 苏轼
 押词韵第六部 创作地点:安徽省阜阳市
能诗李长吉,识字扬子云
端能望此府,坐啸获两君。
逝将江湖去,浮我五石樽。
眷焉复少留,尚为世所醺。
或劝莫作诗,儿辈工织纹。
朱弦寄三叹,未害俗耳闻。
共寻两欧阳,伐薪照黄昏。
是家有甘井,汲多终不浑。
与赵、陈同过欧阳叔弼新治小斋,戏作1091年10月26日 北宋 · 苏轼
 押鱼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阜阳市
江湖渺故国,风雨倾旧庐。
东来三十年,愧此一束书。
尺椽亦何有,而我常客居。
羡君开此室,容膝真有馀。
拊床琴动摇,弄笔窗明虚。
后夜龙作雨,天明雪填渠(时方祷雨龙祠,作此句时星斗灿然,四更风雨大至明日乃雪。)
梦回闻剥啄,谁乎赵陈予。
添丁走沽酒,通德起挽蔬。
主孟当啖我,玉鳞金尾鱼。
一醉忘其家,此身自籧篨。
欧阳叔弼见访,诵陶渊明事,叹其绝识,既去,感慨不已,而赋此诗1091年 北宋 · 苏轼
 押词韵第十五部 创作地点:安徽省阜阳市
渊明县令,本缘食不足。
束带向督邮,小屈未为辱。
翻然赋归去,岂不念穷独。
重以五斗米折腰营口腹
云何元相国,万钟不满欲。
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
以此杀其身,何啻鹊抵玉
往者不可悔,吾其反自烛。
叔弼云,履常不饮,故不作诗,劝履常1091年 北宋 · 苏轼
 押遇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阜阳市
我本畏酒人,临觞未尝诉。
平生坐诗穷,得句忍不吐。
吐酒茹好诗,肝胃生滓污
用此较得丧,天岂不足付。
吾侪非二物,岁月谁与度。
悄然得长愁,为计已大误。
二欧非无诗,恨子不饮故。
强为釂一酌,将非作愁具。
成言如皎日,援笔当自赋。
他年五君咏,山、王一时数。
屏山欧阳叔弼1091年 北宋 · 苏轼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安徽省阜阳市
漫郎天骨清,生与世俗异。
学道新有得,为贫聊复仕。
每于红尘中,常起青霞志
屏山辍赠子,莫遣污簪珥
寓目紫翠间,安眠本非睡。
梦中化为鹤,飞入长松寺
新渡寺席上,次赵景贶陈履常韵,送欧阳叔弼。比来诸君唱和,叔弼但袖手傍睨而已,临别,忽出一篇,颇有渊明风致,坐皆惊叹1091年 北宋 · 苏轼
 押词韵第七部 创作地点:安徽省阜阳市新渡寺
神屠不目全,妙额惟妆半。
更刀乃族庖,倚市必丑悍。
平生魏公筹,忽斲郢人墁。
诗书亦何用,适道须此馆。
多言虽数穷,微中或排难
子诗如清风,翏翏发将旦。
胡为久闭匿,绮语真自患。
许时笑我痴,隔屋相咏叹。
竟识彦道不,绝叫呼百万。
清朝固多士,人门子皆冠。
莫言清颍水,从此隔河汉。
异时我独来,得鱼杨柳贯。
持归不忍食,尺素解凄断。
中有清圆句,铜丸飞柘弹。
春愁结凌澌,正待一笑泮。
百篇倘寄我,呻吟郑人缓。
小饮西湖,怀欧阳叔弼兄弟,赠赵景贶陈履常1091年 北宋 · 苏轼
 押阳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阜阳市西湖
岁暮自急景,我闲方缓觞。
欢饮西湖晚,步转北渚长。
地坐略少长,意行无涧冈。
久知麦青,稍喜柳黄。
盎盎欲动,潋潋未央
水天鸥鹭静,月露松桧香。
抚景方晼晚,怀人重凄凉。
岂无一老兵,坐念两欧阳
我意正麋鹿,君材亦圭璋。
此会不可再,此欢不可忘。
欧阳叔弼学士1106年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三、《栾城后集》卷二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
辙启:令子承务见访,蒙示手书,以先公神道碑未立,猥以见属。
辙与亡兄子瞻,俱出先公门下。
亡兄平昔已许撰述,不幸奄至大故,此志不申,则辙今日不当复以鄙陋不足以发明先公事业为辞矣。
但有一事,自患难以来,八九年间,驽怯畏避,未尝秉笔为文,众所共悉。
又自北归,衰病日侵,须发变白,志意消缩,非复曩日之比。
斯文一时大手笔也,虽复勉强为之,深恐失前忘后,不能成文,重以获罪,奈何奈何!
叔弼不以朝夕见迫,许迁延三数年间,如其病疾少差,幸未至死,则不复辞矣。
然恐孝爱恳切,急于表见当世,难以岁月俟耳。
不能如教,悚息悚息。
胡英彦得欧阳公二帖盖训其子仲叔弼之语其一公自书之其一东坡书之英彦刻石以遗朋友吾叔父春卿得一本有诗谢英彦和万里用其韵以简英彦1167年秋 南宋 · 杨万里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圣处眇安在,谈者一何易。
注瓦矜细巧,岑鼎丧良贵。
群儿有新舌,六学无故意。
向来孟韩息,不有欧苏继。
庸知后死者,未渠乡愿弃。
同时鸱鸦噪,并起爪觜利。
两公察膏肓,与世作姜桂。
挟山初作难,破竹忽乘势。
双明日配月,再立仁与义。
我有香一瓣,恨不生并世。
厥今圣域里,澹叟真守器。
怪来兰玉秀,渠以清白遗。
当家有学林,满腹惟典记
人间市井言,眼底寇雠视。
独于两公帖,费此半生喜。
麝煤叩山骨,卧听丁丁美。
令我竹林老,亦复拜嘉惠。
敢云赓绝唱,颇欲与兹事。
朝来窗几爽,尽室问何瑞。
宝帖更新诗,小子汝其志。
乙亥岁八月十五日夜景叔知府少卿翼道提举大夫望月于河中之名阃堂兼简襄守欧三叔弼虢守孙八元忠二首 其一 北宋 · 毕仲游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上楼初照席,条华渐分明。
佳节三秋半,前期一雨晴。
冷光天外散,高会世间清。
坐久疑轻举,微风习习生。
乙亥岁八月十五日夜景叔知府少卿翼道提举大夫望月于河中之名阃堂兼简襄守欧三叔弼虢守孙八元忠二首 其二 北宋 · 毕仲游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秋深仍雨过,望月宴高城。
列岫呈中夜,微云避太清。
星沉天若扫,林迥野无声。
故友知强健,应同醉五更。
夷仲仲纯叔弼 北宋 · 毕仲游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流水无声冻未销,故人何日许相招。
霜花开遍城头树,月色应添淮上桥。
十载尘埃身碌碌,百年杯酒意飘飘。
弟兄已有东归意,早晚同来采药苗。
欧阳叔弼 北宋 · 毕仲游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西台集》卷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三、五○三
司马谈太史,其子迁继之,而司马氏书行于世。
司徒掾班彪著《汉史》,不成,其子固继之,而《前汉书》行于世。
中垒校尉刘向博物洽闻,善文章,其子歆继之,而父子之书亦传而不朽。
汉魏以来,父子之文显者多矣。
至于名天下而传后世,则未有如三家之盛也。
本朝庐陵欧阳文忠公起于天圣明道之间,主天下文章之盟者三十年。
当时言文章者至欧阳文忠公然后以为极而不可加,谓之文师
而位居三府,身辅三朝,有大功于社稷。
而其子叔弼甫复以文学登第,能世其家。
为人广览强记,博通经籍史氏、诸子百家之言。
文忠公之文须人代者,多出叔弼甫之手。
东坡苏子瞻翰林,亦多以内表章属叔弼甫代之,人莫能辨。
尝称曰:「文不可以不学古而后为也,要能以古人语而道己意,则可与言文矣」。
文忠公薨后,叔弼甫代为遗表。
神宗皇帝见而爱之,意文忠公自作其表。
传于天下,天下之人亦以为文忠公自作也。
使在金马玉堂应制代言为词臣,当复有文章行天下,庶几谈、迁、彪、固、向、歆三家之盛。
而老死不能用,以一朝请大夫终于颍上
叔弼甫在,则文忠公之遗风犹有存者;
叔弼甫亡,则文忠公之遗风益远焉。
叔弼甫亡矣,是可哀已,是可恨已。
叔弼甫字也,名棐
其先庐陵永丰人也,初以文忠公荫守秘书省正字
年十二三,文忠公意已贤之,尝著《鸣蝉赋》,叔弼甫犹侍不去。
文忠公曰:「儿异时必能为吾此赋矣」。
因书以遗之。
及稍长,文忠公益器其为人,尝书以教叔弼甫曰:「孺子记之,藏精于晦则明,养神以静则安。
晦所以蓄用,静所以应物。
善蓄者不竭,善应者无穷。
虽学则可至,然性近者得之易也。
孺子记之」。
及举进士,中乙科。
文忠公在位而老,叔弼甫不言出仕,文忠公强之。
及调陈州节度推官,亦竟不之任也。
文忠公薨,终丧,始以大理寺丞审官东院主簿,入官制局检详官,同知大宗正丞事。
三迁为朝奉郎、守太常博士尚书主客员外郎,改考功,摄领吏部侍郎左选
是时九品以上注籍左选者数千员,法年二十即仕于州县为吏,谓之入仕。
议者曰:「此官所以冗者欤」?
乃建言:「故事,年二十五岁乃试于铨,守选三年然后入仕。
今官冗,请复二十五岁守选之法。
且使进士特奏名者减其举数以示恩,亟与之官而不使仕,则左选清矣」。
叔弼甫曰:「嘻,非朝廷所以议冗官之意也」。
乃著议曰:「左选之冗,士人之病尔。
朝廷悯而议之,欲利之尔。
今加五年使守选,是反害之也。
所谓特奏名者非他,儒生而老于场屋无成者也。
悯其无成而老,故与微官,使之沾禄而后归。
今亟与之而不使仕,所谓官者,乃虚名尔,岂为恩哉?
是终穷也」。
议者之言遂格。
哲宗即位,为秘书省著作郎、充修实录检讨
叔弼甫曰:「古虽不讳嫌名,而今日为官称,则不可以不讳也」。
乃辞不就职,而更为集贤校理、判登闻鼓院,后入省为职方、礼部二员外郎
会诏议南北郊祭,或曰分祭礼也,或曰合祭礼也。
而主合祭者方用事,诸儒多折而从之。
叔弼甫独曰:「分祭、合祭,《唐志》有之矣,吾先君子之所论也。
吾虽欲合议者而排分祭,如违先志何!
如异礼经何」!
及议皇太妃典礼,哲宗皇帝诏使为差降,谓于太皇太后之礼为差降也。
而议者以谓诏语所及之事则为差降,诏语所不及之事则不为差降,大略于母后之礼无差降矣。
叔弼甫曰:「太皇太后皇太妃位号不同,礼亦异数。
差降之诏,何可违也」?
议者犹持不决。
叔弼甫曰:「上诏所谓差降者,请物物而为差降也,岂有及不及之事哉」?
议者不能胜叔弼甫之说,遂如诏。
章公子厚入相,叔弼甫数请外,乃以朝散郎秘阁校理襄州
魏泰者,曾公子宣卫国夫人之兄也。
居襄二十年,倚子宣之重以传食于汉南,虽为布衣,州郡以倅贰之礼接之,犹慊不怿。
多规占公私田园,强市买与民争利,前后无复谁何者。
于是以州门之东偏楼店官废址为天荒而请之,上下弥缝为成书,然后示叔弼甫。
叔弼甫曰:「孰谓州门之东偏而有天荒可请乎」?
却之。
州官上下更谓叔弼甫曰:「泰横于汉南日久,未易裁也。
彼请地而迟与之且不可,况终却之乎」?
叔弼甫曰:「天荒地野,请之州门之左。
以门左之地为天荒售人,非政也。
而诬天荒之令,非法也」。
泰闻之怒,诉于转运司,下其诉于州
叔弼甫终持不与,由是诉叔弼甫于子宣矣。
襄罢,以朝请郎潞州
潞罢,乃禠所帖校理,还吏选,继降官二等。
元符三年,始复以朝散郎还朝,为尚书吏部郎中,迁右司郎中
请外,遂以朝奉大夫、直秘阁蔡州
蔡地薄赋重,而转运司为覆折之令以多取于民,民不堪命。
会有手诏申敕科折之令,禁其覆折。
而官吏惮转运司,不敢以诏旨从事,请于叔弼甫。
叔弼甫曰:「诏旨如是,亟行而已矣,何请为」!
众曰:「覆折虽非令,而转运司赖以为经费,所从来矣。
罢之,则将以他事中伤州郡,不可为也」。
叔弼甫曰:「州郡之于民,诏令苟有未便,犹将请之。
今天子德意深厚,知覆折之病民,手诏止之。
而惮转运司不行,仍覆折以病民,获罪于朝廷,州郡岂可为也」?
遂行如诏,民持覆折之输至州而还者半道矣。
呜呼!
文忠公以道德文章为三朝天子之辅,学士大夫皆师尊之。
文忠之门者,得其片言只辞见于文字为称道,已足自负而名天下。
况于叔弼甫者,亲为其子,又文忠公之所贤。
父子之间,非他人亲炙之所可及,而竟不得以文章少自见于世!
故余纪次叔弼甫在吏部考功、礼部时议、襄、蔡二州政事,以见叔弼甫终不得以文章用而暴于人者,乃议论与吏事尔。
然非好学守道,识大体而又有仁民爱物之心,则其议论与行事,孰能尔也?
叔弼常著《尧历》三卷、《合朔图》一卷、《历代年表》十卷、《三十国年纪》七卷《、九朝史略》三卷、《食货策》五卷、《集古总目》二十卷、《襄录》二卷。
叔弼甫亡后,其家集所自为之文亦二十卷。
盖虽不表见于当世,而犹足以遗后人也。
叔弼自去蔡后,系元祐籍,复镌职降官,守以宫庙,居颍州里第,间游吴中
俄出籍,乃以两恩当任子孙者力请于朝三四,以官其兄子之子,曰:「先公之长曾孙不可以无官,吾子之子无官可也」。
政和三年卒于颍州,年六十七。
一子曰愿,宣义郎
三孙,其二官,一无官。
赞曰:欧阳氏出于伯禹之后,为越王句践句践之裔孙多受封于楚,有封于乌程欧阳亭者,遂为欧阳氏。
汉有博士和伯以治《尚书》显名,世谓之欧阳尚书。
率更令询事唐太宗亦显名于世。
文忠公遂大显,为本朝宗臣。
四子,叔弼甫其第三子也。
虽不用于世,亦为显人。
余自治平以来,从叔弼甫游如兄弟。
今同游者丧亡殆尽,惟余尚存。
故勉为叔弼甫作传,纪其大节云。
欧阳棐差除不当奏(一 元祐三年五月 北宋 · 刘安世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三四、《尽言集》卷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
右,臣近闻大臣尝荐考功员外郎欧阳棐,谓有史才,朝廷过听,遂用为著作郎
中外喧传,皆谓大臣不当轻进奸慝,误陛下知人之明,累公朝责实之政。
臣忝在言路,义当论列,不避委曲,上烦圣听。
凭藉阀阅,素无声问,既暗陋,性复回邪,造请权门,不惮寒暑,与程颐、毕仲游、孙朴、杨国宝辈,交结执政子弟,参预密论,号为死党,缙绅之所共疾,清议之所不齿,岂可叨窃误恩,列职太史
刘知几之论,以、学、识为史官之三长,今谄佞浅薄,背公成朋,虽有口耳之学,亦何足取?
臣窃谓朝廷不至乏材如此之甚,伏望圣慈因其辞免,追还新命,非惟少抑奔竞之风,庶亦渐消朋党之弊。
〔贴黄〕勘会著作郎之任,典领国史,清切严重,非他官之比,自来由此,遂为两制,岂容小人辄尔冒处?
伏望别加遴选。
欧阳棐差除不当奏(二 元祐三年五月 北宋 · 刘安世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三四、《尽言集》卷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一、《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七八
右,臣近尝奏论欧阳棐朋党邪佞,不当尘玷太史,伏蒙陛下特徇公议,已令追寝,缙绅传诵莫不相庆。
如闻近日复授集贤校理,前后反覆,臣窃疑之。
恭惟祖宗以来,尤重馆职之选,盖将养育成就天下之才,以备朝廷缓急不次之用,惟是行义著显,问学高明,卓然有闻于时,尚犹召试而命。
尔后或诏执政,俾荐所知,数十年间,才三四举,何尝辄以名器私假匪人?
亡状,已具前奏,既不可当著作之任,岂宜复充馆阁之选?
不试而授,尤非常典。
臣恐奸邪浸盛,蠹害日深,与其悔于已然,不若止于未兆。
伏望圣慈念君子小人消长之渐,系朝廷治乱盛衰之机,罢馆职,以慰正人之望。
欧阳棐差除不当奏(三 元祐三年五月 北宋 · 刘安世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三四、《尽言集》卷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七七
右,臣近以欧阳棐既罢著作,复除集贤校理,不试而授,尤非常典,再具论奏,乞行追寝,今已累日,未闻指挥
问学未优,趣向浅近,考功之政,暗滞亡状,特以阴邪附会,取悦权贵,是以造为虚誉,名过其实。
执政大臣姑欲成,而不论人材之如何,公议之可否,废祖宗之典故,而与台谏立敌。
此乃衰世之弊风,恐非圣朝之美事。
伏望陛下特垂省察,检会臣前奏事理,罢馆职,以抑朋党侥倖之弊。
欧阳棐差除不当奏(四 元祐三年五月 北宋 · 刘安世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三四、《尽言集》卷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一
右,臣近为欧阳棐集贤校理不当,臣已两具论奏,皆为执政沮抑,莫肯依公施行,须至再沥恳诚,上渎圣览。
臣闻祖宗设馆职之选,所以收天下之贤才,而长育成就,以待不次之用,自来必求文学行谊卓然有闻于时者,然后以朝廷之旨召试而命之。
仁祖中年,始诏执政各举所知。
英宗绍统,亦遵故事,未尝不加较试,遂授职名。
惟是台省之官,缙绅宿望,或累持使节,或移镇大藩,欲示优恩,方令贴职。
猥以庸才,徒藉阀阅,阴邪朋党,交结执政子弟,因缘附会,造为虚名,遂致吕公著荐充史官孙觉举以自代;
执政止为二人称奖,共力主张,不议人才之不堪,公议之未厌,苟徇权贵之意,轻废祖宗之法。
臣诚愚直,私窃惜之。
况陛下平日用人或有未允,台谏论列,不惮追改,岂有缘大臣之缪举,而不恤众人之公言,才罢著作,复除校理
窃弄朝廷之威福,蒙蔽陛下之聪明,臣若不言,则为负国。
伏望圣慈察臣志在徇公,深疾朋比,特除中旨,罢馆职,振人主之威令,破执政之私谋,非独贱臣免废职之讥,亦使小人无幸进之渐。
〔贴黄〕欧阳自来与程颐、毕仲游、杨国宝、孙朴交结执政吕公著、范纯仁子弟,缙绅之间号为五鬼
又与王存系正亲家,附会权势,不畏公议。
今来执政顾惜人情,不肯行臣之言。
伏望圣慈,只作中旨,罢馆职
所贵大臣见陛下耳目寖广,周知外议,除授之际,稍有畏戢。
欧阳棐差除不当奏(五 元祐三年五月 北宋 · 刘安世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三四、《尽言集》卷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一
右,臣近为欧阳棐集贤校理不当,臣已三具论奏,未睹施行,虽屡渎天聪,难逃罪戾,而不协公论,终决是非,辄复开陈,敢冀采纳。
奸邪庸陋,亡他行能,资藉家声,傍倚权势,以猎取虚誉,大过其实。
昨在考功,殊不事事,升降予夺,多执偏见。
士人被枉,凡有申诉,必迁怒,曲生诘难,行移会问,动经岁月。
孤寒贫窭之人困于留滞,往往破坏资考,苟求出都,嗟怨之声,播在群听。
方朝廷综核名实,宜在降黜。
遽闻迁陟,俾长著作,台谏交攻,仅得追寝,曾不旋踵,直除校理,进退无义,臣窃惑焉。
若谓之文行政事足以厌服士论邪,则不当罢著作之命矣。
惟其人材亡状,如言者所奏,是以收还新恩,用慰公议,不识何名,复授馆职
前日之罢是,则今日之授非也;
今日之授是,则前日之罢非也。
陛下以此观之,则是非可否之论决矣。
或者又谓大臣尝有论荐,重违其意,遂贴职名。
审如此言,尤为不可。
申屠刚以谓王者承天顺地,典爵主刑,不敢以天官私其宗,不敢以天罚轻其亲。
人主犹不得以私之,而况大臣乎?
伏望陛下谨守祖宗之典章,慎重朝廷之名器,稍收威福之柄,杜塞侥倖之门,检会臣累奏事理,罢馆职,示天下以至公之道,不胜幸甚。